当前位置:首页 > 政策法规

关于印发西城区2011年度新一轮残疾人状况监测方案的通知

2016年11月07日   次浏览   文章来源:   【字体:  

西残发〔2011〕7号

关于印发西城区2011年度新一轮残疾人状况监测方案的通知

相关街道办事处:
      为做好我区2011年度新一轮残疾人状况监测工作,根据北京市残联、北京市民政局、北京市卫生局、北京市统计局《关于开展北京市新一轮残疾人状况监测工作的通知》(京残发〔2011〕70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西城区2011年度新一轮残疾人状况监测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附件:西城区2011年度新一轮残疾人状况监测方案

(本页无正文)
                                                            

西城区残疾人联合会


西城区民政局                      西城区卫生局
               
二○一一年十月二十七日

 

 

附件:

西城区2011年度新一轮残疾人状况监测方案

      为做好我区2011年度新一轮残疾人状况监测工作,根据北京市残联、北京市民政局、北京市卫生局、北京市统计局《关于开展北京市新一轮残疾人状况监测工作的通知》(京残发〔2011〕70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组织领导
      按照市残联要求,区残联牵头,区统计局、区民政局、区卫生局参加,成立残疾人状况监测领导小组,负责对我区残疾人状况监测工作的全面领导与部署。
(一)监测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李秀荣    区残联理事长
副组长:孔  丽    区残联理事长助理
朱建民    区民政局调研员
        宋  青    区卫生局副局长
        李  薇    市统计局督导员
(二)监测工作办公室
办公室主任:王伟艳
组织监测组:赵雅丽
医生协调组:李  晶
宣  传  组:毕  燃
后勤保障组:杨  跃
(三)各部门职责
区残联积极协调有关部门成立领导小组和办公室,负责我区残疾人状况监测工作的具体组织实施。
区民政局发挥熟悉群众、擅长入户工作的特长,积极协助做好入户监测工作。
区卫生局抽调有经验的医生参加调查队,参与残疾评定及0—6岁儿童的残疾筛查工作。
统计部门做好监测小区核查、人员培训、入户问卷调查、数据处理等方面工作。
      二、监测目的
      及时了解全区残疾人及家庭的现状与变化情况,掌握残疾人小康水平的实现程度,为政府制定有关残疾人政策,评估《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执行情况,进一步做好残疾人工作提供可靠依据。
      三、监测对象
      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在监测小区内常住的人口,经医生评定为残疾人的(含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评定的残疾人和持证残疾人)均属于监测对象,并对残疾人及其家庭进行入户监测。
监测采用按常住人口登记的原则,只监测家庭户,不监测集体户,也不监测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和武装警察(包括军队管理的离退休干部)。
      四、样本确定与监测规模
      我区残疾人状况监测在全区10个街道开展。2011年度新一轮全国残疾人状况监测沿用2010年度监测的20个调查小区,涉及约3300户,8700人口。
      凡是确定的监测小区,要统一安排进行小区范围实地勘察,以原监测小区所在地为主,按420人左右规模搞好监测小区的界线划定,并画出小区平面图,以便监测与核查。
      五、监测时间范围与现场登记时间
      监测的时间范围:2010年11月1日0时至2011年11月1日0时。
      现场监测时间:2011年11月1日至12月15日。
      六、监测表式及内容
      本次监测使用《全国残疾人状况监测新增残疾人登记表》和《2011年度残疾人状况监测问卷》两种表式及《住户底册筛查记录表》、《预约检查通知单》、《全国残疾人状况监测对象名录底册》等工作用表。
      监测的主要内容包括:残疾人生存、发展和环境状况,涉及残疾人生活、康复、教育、就业、社会服务、无障碍环境、法律服务等方面的变化情况。
      七、监测队的组建
      按照市残联要求组建监测队,监测队下设监测组和医生检查组,负责本地区的全部监测工作。
      监测组由监测员、陪调员组成,负责监测小区规划、住户底册筛查,并协同医生检查组,做好检查评定和入户监测工作。
      医生检查组由6名医生组成,其中,视力专业,眼科医生1人;听力专业,耳鼻喉科医生1人;言语专业,神经科医生1人;肢体专业,骨科医生1人;智力专业,儿科医生1人;精神专业,精神科医生1人。医生检查负责对0—6岁儿童和7岁及以上疑似残疾人进行残疾检查,并填报《全国残疾人状况监测新增残疾人登记表》。
      每个监测小区由熟悉情况的村(居)委会干部或残疾人专干2至3人担任陪调员,协助监测组与医生检查组开展工作。
      八、监测方法
      监测组要编制好监测小区的《住户底册筛查记录表》,摸清全小区内的户数、各户的人口数,重点是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确定的残疾人与持证残疾人,0—6岁的儿童人数、7岁及以上疑似残疾人监测员在陪调员的协助下,组织熟悉监测小区情况的知情人召开座谈会,依据《住户底册筛查记录表》逐户筛查疑似残疾人,并在底册中户逐户逐人标明情况;对0—6岁儿童和7岁及以上疑似残疾人开据《预约检查通知单》,由陪调员发送到户;医生检查组根据《预约检查通知单》(设站检查为主,入户检查为辅),对新评定的残疾人和新增持证残疾人填写《全国残疾人状况监测新增残疾人登记表》;监测组对小区内所有确定的残疾人编制《残疾人监测对象名录底册》;监测员入户按照《2011年新一轮全国残疾人状况监测问卷》监测登记。
      九、监测工作实施步骤
调查工作分三个阶段:
(一)监测准备阶段(2011年11月1日前)
1.组建监测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办公室、监测队等相关工作机构;
2.制定监测工作实施方案,落实监测工作经费;
    3.召开全区2011年残疾人状况监测动员会;
4.完成监测小区划分,编制《新增持证残疾人名录》;
5.摸清需调查的户数、人口数,重点摸清疑似残疾人和0—6岁儿童的人数,编制《住户底册筛查记录表》;
6.监测员在陪调员的协助下,组织熟悉本小区情况的知情人召开座谈会,依据《住户底册筛查记录表》逐户筛查疑似残疾人,并在底册中逐户逐人标明情况;
7.向0—6岁儿童和7岁及以上疑似残疾人发放《预约检查通知单》(一式三联),住户联由陪调员发送到住户,医师联交给区残联统计员,由统计员交给医师组,存根联存档备查。
(二)现场监测阶段(2011年11月1日—12月15日)
1.医生检查评定阶段(11月1日—20日)
(1)医生检查组根据《预约检查通知单》对疑似残疾人、0—6岁儿童进行检查评定,对新评定的残疾人填写《全国残疾人状况监测新增残疾人登记表》,核对无误后,交区县统计员。
(2)区县统计员负责封面编码,核对无误后,将完整问卷的复印件分发各社区。
(3)社区陪调员负责数据录入《新增残疾人登记表数据》,并和监测员共同完成质量核查后将电子数据上报区残联。
2.确定监测对象阶段(11月20日—25日)
根据《2010年监测对象资料》、《新增残疾人登记表数据》和《新增持证残疾人名录》,监测组对小区内所有确定的残疾人编制《残疾人监测对象名录底册》,作为2011年残疾人状况监测对象。
3.入户问卷阶段(11月25日—12月15日)
(1)陪调员向每一位监测对象发放《致被调查户的一封信》,并协助监测员完成入户问卷调查。
(2)数据资料审核、整理后上报市残联。
    (三)数据处理阶段(2011年12月15日—2012年5月)
1.配合市残联,完成抽选小区的质量核查;
2.配合市残联,做好数据的处理、分析工作。
      十、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密切协作。残疾人监测工作牵涉面广,过程复杂,专业性和技术性强,参与部门多,工作难度大,各有关单位领导要高度重视,树立大局意识和整体观念,积极协作,相互配合,认真负责,有序高效地开展好监测工作。
      (二)积极宣传,提高认识。残疾人状况监测工作是推动残疾人事业加快发展和推进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宣传残疾人事业的重要载体。做好新一轮监测工作,对进一步分析残疾人状况变化,预测发展趋势,评估政策效果,提供决策依据具有重要意义。各街道残联要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和多种宣传形式,积极开展残疾人状况监测工作的社会宣传工作,以取得广大群众和社会对现场调查工作的理解、支持与配合。
      (三)统一思想,做好监测。全体监测人员,讲大局,讲奉献,增强责任感,克服困难,集中精力做好监测工作。要切实解决好监测人员工作生活中的特殊困难,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四)落实人员,保障质量。监测员、陪调员和医务人员一经确定,必须保障全身心、全过程参加调查,中途不得更换,确保监测工作顺利开展。监测员、陪调员和医务人员要积极参加培训,认真学习,按照要求完成每一项工作,确保监测工作质量。

 


主题词:残疾人工作 专项调查  通知
  北京市西城区残疾人联合会办公室  2011年10月27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