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上午,西城区残联携手我们的家园残疾人服务中心召开今年首次支持性就业家长座谈会。
支持性就业服务,是指针对残疾人的特殊就业困难,通过动员社会力量提供就业辅导服务,为残疾人和用人单位提供个性化、专业化就业支持,帮助残疾人实现按比例就业的一种就业服务模式。服务对象包括智力残疾人、有手语翻译需求的听力残疾人、经各级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3次推荐就业未能就业的残疾人。
当天座谈会,围绕半年工作总结、支持性就业成功就业分享、家长对家园服务的意见反馈展开交流。截止目前,已经有3名就业困难残疾人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3人正在进行岗前就业培训。
“小南(化名)找到了工作,解决了我们心理上很大的一个问题,曾经,就业对他来说很遥远,不知道如何入手解决这个问题,现在不但解决了,还解决的非常好。”在参加支持性就业项目,成功实现就业的小南的妈妈介绍道。
图为 座谈现场
今年19岁的小南从培智学校毕业后,父母很担心他的工作。在一次就业招聘会上得知残联有这项支持性就业服务,孩子可以在专业辅导员的指导下进行评估、岗前培训,直到帮助孩子稳定就业为止,就赶忙报了名。
“我们在评估期间发现他喜欢做甜点,那我们就尽可能保留他的动手能力,为他进行蛋糕制作、做菜、做饭等培训,后来小南还在姥姥生日的时候做了蛋糕给姥姥庆祝生日……”就业辅导员介绍小南经过几个月的评估和岗前培训,现在已经走上工作岗位了。
他的表现很是让妈妈欣慰:“他在待人接物、思考问题、技能上改变真的太大了,之前交流面对面都不理,问多了还会反感,现在开始主动分享了,问问题的时候也更加有条理了。孩子懂事了,知道自己怎么做是对的,扮演角色是什么,就像给姥姥过生日做蛋糕,他就会想需要什么原材料,哪天做,等等都有规划了。最重要的是孩子很开心,胜任工作的信心也很足。”
当天座谈的家长中,还有几个家庭的孩子和小南有着类似的经历,都在支持性就业服务中有所改变,甚至有了第一份工作。小雨(化名)妈妈说:“我们很在意他的第一份工作,希望他能够在工作中树立自信,也能有尊严、体面的开始人生中一个重要的阶段。”参与支持性就业服务,能够在这样的服务中有所进步和改变,让家长和就业辅导员感到欣慰。
截至去年底,西城区作为北京市较早开展支持性就业工作的试点区县,共有18名就业困难残疾人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走上工作岗位。今年,西城区携手“我们的家园”残疾人服务中心和仁助社会工作事务所两家社会组织继续为15名就业困难残疾人开展支持性就业服务。